內蒙古智能化運算平臺關注帶國家連續出臺《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 (2016-2030 年)》《煤礦機器人重點研發目錄》《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》等政策大力促進各類煤礦轉型升級。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煤礦智能化發展的三個階段目標:到2021年,建成多種類型、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礦井;到2025年,大型煤礦和災害嚴重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;到2035年,各類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。各大礦山能源企業正在積極響應國家建設號召,煤礦智能化建設正處在點面突破、系統延伸的階段。
智慧礦山頂層設計總體上可概括為“6+1+1”:構建全面感知與高速傳輸網絡(一張網)、礦上地理信息系統(一張圖)、安全生產管控一體化平臺(一個平臺)、統一計算存儲管理(一個庫)、統一數據接口與編碼標準(一個標準),以及諸多智能化子系統與設備(一系列智能化設備)的“六個一”工程,實現安全生產的統一管控;還有運營管理中心和礦山一朵云。震有科技煤礦智能綜合管控平臺2.0,震有科技煤礦智能綜合管控平臺2.0致力于打造貼近業務的智慧礦山安全生產管控一體化平臺,基于震有科技自研的“一張網”,融合“一張圖”、“一個庫”、“一個標準”建設生產監控、生產調度、安全監測、生產經營、應急指揮五大上層應用,滿足國家及各省、自治區智慧礦山建設指南要求,助力煤礦數智化升級,實現礦山增安、降本、提效和綠色可持續發展。
生產監控系統,礦場的生產過程包括采煤、掘進、運輸、通風、壓風、供電、排水等諸多環節,平臺采用統一集中的方式,組建一套完整的感知體系監測生產數據,并利用三維場景對整個礦井生產進行模擬。通過數據模擬和分析,平臺可以完全掌控各種生產信息。核心功能:包括采煤、掘進、運輸、通風、壓風、供電、排水等生產作業全環節的監測和控制。生產調度系統,運用多種手段包括通信、廣播、人員單兵、視頻調度生產過程中的人員、車輛、物資等,做到心中有數、迅速反應,同時對生產調度過程進行標準化、內蒙古智能化運算平臺設備流程化管理,避免管理過程中的疏漏。
核心功能:實時調度、調度日志、調度交接班、調度督辦閉環管理。安全監測系統,集中監測礦井水、火、瓦斯、頂板、煤塵、沖擊地壓6大自然災害的實時狀態數據,同時結合礦井靜態水文、地質資料,做出科學的預測,防患于未然,夯實礦井安全基礎。核心功能:水、火、瓦斯、頂板、煤塵、沖擊地壓6大自然災害的數據監測與預警;水害、火災仿真分析。生產經營系統,根據實時監測數據,應用大數據分析技術,實時分析煤礦產量、銷量、噸煤能耗、噸煤水耗、設備運行率、設備故障率、設備負荷率等生產經營數據,為煤礦生產經營中的優化策略提供改進建議和決策依據。
核心功能:水耗監測與分析、電耗監測與分析、設備開機率分析、設備負荷率分析。應急指揮系統,將現有應急預案中的流程、人員、物資結構化管理,當煤礦發生災害時可以根據既定的流程組織應急救援指揮,做到有條不紊,忙中有序。同時應急指揮過程還可以結合煤礦監測監控信息,對礦井實時安全狀態進行監測。核心功能:應急預案結構化配置、應急指揮、應急演練、應急沙盤、應急物資和人員管理。亮點優勢,標準化,通過建立生產數據規范和數據接口規范,確定生產數據接口和采集的標準,實現生產系統數據統一規范和存儲,為數據共享和使用提供基礎。
融合與智能,打破過去各個子系統相互獨立的狀態,從業務層面進行系統融合,系統與數據的融合為業務的聯動提供基礎。比如采煤工作面的瓦斯超限聯動采煤機組、刮板運輸機組統一停機,并增加采煤面進風順槽風量,就可以實現瓦斯的迅速擴散。數據價值化,充分挖掘現有靜態數據、動態監測數據的價值,生產經營、安全管理都可以從數據中獲得能量,煥發活力。智能決策分析,基于視頻AI分析、火災水災仿真、頂板來壓分析、避災路線規劃等智能應用,利用單因素、多因素融合的分析方法配置報警策略,內蒙古智能化運算平臺實現對各系統、各參數全天候的預報警分析。